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绝骨

猜你喜欢

  • 营池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阴阳。位于足内踝下缘前、后之凹陷处,每侧二穴,左右计4穴。主治月经过多,赤白带下。直刺0.2~0.3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五脏所恶

    简称五恶。指五脏各易为某一淫邪所伤,故各有所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详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各条。

  • 潘文源

    【介绍】:明代医家。字本初。婺源桃溪(今属江西)人。少业儒,后攻医,治病常有良效,病人日盈门,对贫穷人多所施舍,不计酬报,行医三十余年,家无何积蓄,人皆称道之。撰有《方脉纂要》一书。

  • 眉本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载:“眉本二穴。”王冰注:“攒竹穴也。”

  • 温脾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方。高良姜一两,炮附子、炮姜、炒胡椒各半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橘皮煎汤或米饮送下,不拘时服。治脾脏冷气,腹内虚鸣。

  • 脉诀乳海

    脉学著作。6卷。清·王邦傅纂注,叶子雨参订。刊于1891年。王氏据高阳生《脉诀》予以注释发挥,颇多独到的见解。但书内如营卫循行等内容,杂以玄虚的解释,是其不足之处。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外踝尖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足外踝之高点上。主治淋病,脚气,牙痛,白虎历节风痛,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点刺出血。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真色

    色诊之一。五脏反映于外的正常颜色。《灵枢·五色》:“真色以致,病色不见。”

  • 通身肿

    证名。即遍身肿。《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肿也。令人上气体重,小便黄涩,肿处按之,随手而起是也。”

  • 督脉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脉从尾闾骨端的长强穴分出,挟着脊柱两侧上至项部,散布在头上,下行的络脉,下行到肩胛部,左右走向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