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中寒证

肝中寒证

证名。指肝受寒邪所致的病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翕翕发热,薰然面赤,如有汗,胸中烦热,胁下挛急,足不得伸。”治宜疏肝散寒为主。选用二柴胡饮正柴胡饮不换金正气散等方。

猜你喜欢

  • 在胸部下方,相当于横膈与骨盆之间的部分。其中脐以上部分为大腹;脐以下部分为小腹或少腹。《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 外感衄血

    病证名。指感受外邪所致的鼻衄。《症因脉治》:“外感衄血之症,恶寒身热,头疼身痛,鼻孔出血。”多因外感风热,或内有积热,外冒风寒,或太阳失表,热郁于经,阳明失下,热郁于里,或温病误用辛温,扰动经血所致。

  • 血蒌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通城虎之别名,详该条。

  • 清咽双和饮

    《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方。桔梗、金银花各一钱五分,当归一钱,赤芍药一钱二分,生地黄、玄参、赤茯苓各二钱,荆芥、牡丹皮各八分,川贝母、甘草各五分,葛根、前胡各七分。加灯心一分,地浆水煎服。治一切喉症初起

  • 医方挈领

    方书。日本丹波元胤纂。纂年不详。本书以四君子汤、四物汤、小半夏汤、白虎汤、理中汤、逍遥散等28首常用古方为纲,详述每方经加减后衍变之新方,及诸方功能、主治。如由四君子汤衍为茯苓饮、惺惺散、六物散、七珍

  • 柴磁地黄丸

    即耳聋左慈丸,见该条。

  • 玄牝

    气功术语。出《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这里玄牝是指人体生命之根本。后世对玄牝认识有两种见解。①虚指部位。即并非实体,也不定位,是不能以形色相求得的,只是在练功中体现。(见《

  • 痰闭

    ①闷瘄之一。见于痰饮素盛的病儿,麻毒与痰饮相搏,内迫于肺,以致肺气不宣,疹难透发。症见气急发喘,满口痰涎,咯痰不出,喉间有声。治宜宣肺涤痰,用二陈汤加葶苈、瓜蒌仁、莱菔子、白芥子、枳壳、连翘、桔梗之类

  • 阎纯玺

    【介绍】:清代医家。字诚斋。上谷(今河北宣化)人。专研妇产科,采集方书,于1730年撰《胎产心法》3卷,后经沈棪增订为5卷。

  • 万病验方

    见简易备验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