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痰迷心窍。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夹蛇龟,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暴癎,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即位于耳尖直上三横指处。沿皮刺0.3~0.5
见《陆川本草》。为韶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鸡尾之别名,详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自汗证之一。见《医学入门》卷四。《证治汇补·汗病》:“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治宜和胃化痰,用抚芎汤、理气降痰汤,兼脾气虚弱者,宜理中降痰汤。参见自汗条。
小儿惊厥发生的前期症状。《幼科释谜》:“凡乳儿欲发惊风者,先神志不定,恍惚惧人,剳眼上视,左顾右盼,伸手握拳,闷郁努气,情态不如寻常,皆惊风先兆。”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曾任太医、尚药典御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