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腥臊气。病者的痰液、汗液、白带、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所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唇。详见啮舌条。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详眼弦赤烂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汉英韵府》。为破布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黄帝内经太素》。即三毛。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白果叶之别名,详该条。
皮肤纹理细小致密。《灵枢·本脏》:“赤色小理者,心小。”
①经穴名。代号SJ2。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腋门,《千金要方》作掖门。属手少阳三焦经。荣(水)穴。位于手背侧第四、五指缝间,当指掌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处。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
《金匮要略》方。桂枝、炙甘草、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饴糖(烊化)一升,黄芪一两半。水煎,分三次服。治阴阳气血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身重或不仁,脉大而虚等症。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