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四开四穴,合谷并行间。是穴手足共四穴。”后《针灸大成》等名为四关。参见四关条。
见《中药志》。即马尾连,详该条。
推拿方法。即提痧。《急救痧证全集》卷上:“扯痧法(即提痧):南方秋夏,痧症最多。曾见人卒病,扯痧不药立愈。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人迎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
八邪穴的别名,见《经穴汇解》。参见“八关大刺”条。
见《证治准绳·伤寒》帙三。即栀子仁汤,见该条。
病证名。多因经水未绝,肝经血虚,肝气郁久化火,凝滞浊液,渐结成粒。《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淋而出石,谓之石淋。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故淋而出石,细者如麻如
骨名。①出《灵枢·邪客》。张景岳注:“为掌后高骨。”②即腕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腕骨,……一名壅骨,俗名虎骨,其骨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膈以上蕴热所致的衄血。《证治要诀·诸血门》:“上膈极热而衄者,金沸草散去麻黄、半夏,加茅花如荆芥数。”《张氏医通·衄血》:“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
药物学著作。2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3年。本书乃唐氏和他的学生张士让就本草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所作的问答整理而成。书中对于中西医药的不同理论观点,以及中药药性对人体医疗的相互关系等,均作了探讨。现
经外奇穴名,见竹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