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质红而有裂纹。为里热内迫,肺胃阴伤,宜甘寒泻火,育阴生津。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感门》卷二十一。即必胜汤,见该条。
【介绍】:清医学家。字兴言。安吴(今安徽泾县)人。学于张琦,尝评时医庸陋云:“各据门户,执古方不能治今病,读医经不如多临症之说;不深求经方药录用意所在,徒创异说,以博名誉;论说曰繁,医学曰晦。”他认为
【介绍】:清代医家。字峻明。履贯未详。撰有《金匮要略正义》(又称《金匮读本》)。
湿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外感痰症》:“湿痰之症,身发寒热,面目浮肿,恶寒头痛,身痛不能转侧,呕吐恶心,烦满不渴,此外感湿痰之症也。”多因坐卧卑湿之地,或感受雨湿,与体内水液交凝而致。治宜散风除湿为主。
见《岭南草药志》。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七方之一。方剂之大者。对于邪气强盛,病有兼证的可使用大方。《儒门事亲》卷一:“夫大方之说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盖治肝及在下而远者,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病有兼证而邪不专,不可
亦名坐生。《张氏医通》卷十:“儿臀先露,谓之坐臀生。”
见《药材学》。为水葱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为山扁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