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膏淋

膏淋

病名。又名肉淋。指淋症而见小便如米泔或脂膏者。多因肾虚不固或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证治要诀·淋闭》:“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状,此乃精液俱出,精塞窍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此即膏淋。”治宜补益脾肾,固涩脂液为主。方用鹿角霜丸菟丝子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膏淋因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者。尿出时灼热,涩痛较虚症明显。《医碥·淋》:“膏淋,湿热伤气分水液浑浊,如膏如涕如米泔。”治宜清利湿热为主。方用草薢饮、八正散海金沙散等。参淋条。本证可见于乳糜尿、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患。

猜你喜欢

  • 黄花鸡骨

    见《江西草药》。为黄花远志之别名,详该条。

  • 难经集注

    书名。原题宋·王惟一撰。明·王九思等辑。5卷。本书是将三国时吴·吕广、唐·杨玄操、宋·丁德用、虞庶和杨康候等人的注文加以选录汇编而成。全书分经脉诊候、经络大数、奇经八脉、营卫三焦、脏腑配象、脏腑积聚、

  • 瞳神偏射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 清毒保目汤

    《疡医大全》卷十方。柴胡一钱,蝉蜕二十一个,当归、桔梗各八分,连翘、防风、牛蒡子、川芎、荆芥、赤芍药各七分,升麻、黄芩、薄荷各五分,灯心五十寸。水煎服。治痘痂落后,忽然头顶大痛,余毒上攻两目者。

  • 白虎历节风

    古病名。简称白虎历节。又名痛风。《丹溪心法》:“痛风,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张氏医通·痿痹门》:“按痛风一证,……《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详痛风、历节风条。

  • 瞳神阔大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 走火

    气功术语。练功不当而导致的一类失常现象。见偏差条。

  • 金兰循经取穴图解

    见金兰循经条。

  • 肘后偶钞

    医案著作。2卷。清·黄凯钧撰。系《友渔斋医话》的一部分。内容多为内科杂病,时病重症治验。对病因、病证,服药后病情变化阐述较清楚,立方遣药灵活,辨析疑似之证亦较详明。

  • 乳食停滞吐

    病证名。婴幼儿乳食停滞中脘,胃气上逆而引起的呕吐。其证呕吐酸臭乳片或食物,口气臭秽。《幼幼集成》:“此因乳食无度,脾胃嫩弱,不能运化”而成。伤乳用消乳丸,消乳行滞,安胃和中;伤食用保和丸,消食和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