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上疮

舌上疮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二。由心脾积热熏蒸,或妊娠胎火上冲所致者,症见舌上生疮,舌裂舌肿,或时流鲜血,口臭便秘,脉实有力。治宜清热泻火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导赤散甘露饮等加减。气虚舌疮久治不愈者,疮破成窟,肢体倦怠,右脉虚大。治宜补益中气。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外吹锡类散上盛下虚者,舌疮不愈而兼见腰膝痠软,小便频多,两尺无力,治宜补肾。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外用锡类散。

猜你喜欢

  • 上角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属木音,故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

  • 蛇黄

    出《新修本草》。为蛇含石之别名,详该条。

  • 长寿真人

    【介绍】:见刘渊然条。

  • 不赤而痛

    证名。出《银海精微》卷三。指内、外障眼疾不红赤而疼痛的证候。参见白眼痛及痛如神祟条。

  • 热毒下血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多因嗜食炙煿,或饮酒过多,热毒蕴结大肠,迫血妄行所致。症见大便下血,颜色鲜红,腹痛口渴,肛门灼热,舌红干燥,脉弦数等。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选用黄连丸、凉血地黄汤、

  • 疫喉呕吐

    证名。此乃胃家之邪热发泄所致。痧透则呕自止。若痧隐而不透,呕甚吐者,治宜以透邪、解毒、清热、止呕之剂。参见疫喉条。

  • 齿焦

    牙齿焦枯。阴液受伤所致。齿焦有垢,为肾虚火盛,胃液未竭;齿焦无垢,为胃液大伤,脾肾之阴枯竭,病多危重。

  • 伤暑

    病名。①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出《素问·刺志论》。《医林绳墨》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

  • 镵针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又称箭头针。《灵枢·九针论》:“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其针头部膨大,末端锐尖,形如箭头。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 腰脊强

    证名。出《素问·热论》。指腰脊部筋肉拘紧,活动不利。可见于伤寒、痉、痹等病症。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