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藜根
见《贵阳民间药草》。即刺梨根,详该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即刺梨根,详该条。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核的异体字。参见核骨条。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苦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出《针经指南》。即八脉交会穴。详该条。
见皇汉医药全书条。
病名。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又称遗溺。包括睡中遗尿、昏迷时小便自遗、清醒时小便自出不知及小便频数而尿出难以自制等情况。详遗溺、小便失禁条。
见听呵条。
上腭的俗称。因其状似天花板,故名。
病证名。又名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脾经邪热,或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