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茵芋丸

茵芋丸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方。茵芋叶、铅丹秦艽钩藤皮、石膏、杜蘅、防葵各一两,菖蒲黄芩各一两半,松萝半两,蜣螂十枚,甘草三两。为细末,炼蜜为丸,小豆大,三岁以下小儿每服五丸,三岁以上每服七丸,五岁以上每服十丸,十岁以上每服十五丸。治小儿少小有风痫疾,至长不除,遇天阴节变便发动,食饮坚强亦发,百脉挛缩,行步不正,语言不便。②《普济本事方》卷三方。茵芋叶、朱砂薏苡仁各一分,牵牛子一两半,郁李仁(去皮尖,微炒)半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轻粉为衣,每服十至二十丸,五更初温水送下,到晚未利可再服一、二次,以利为度,白粥将息。治历节肿满疼痛。③《普济本事方》卷四方。炒茵芋叶,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去皮尖,微炒)一两,生牵牛子末一两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姜、枣煎汤送下,未利加至三十丸,日三次,以利为度,白粥补之。治风气积滞脚气,常觉微肿,发则或痛。

猜你喜欢

  • 黑砂瘤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瘤生于臀腿等处,大小不等,以手摄起,内有黑色如沙之内容,软硬不一。宜用针刺破瘤体,剔去其中黑砂,或以手术治疗。

  • 睥沿

    解剖部位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眼弦。详该条。

  • 脾胀

    病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脾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医醇賸义·胀》:“脾为湿土而主四肢,寒气乘之,则土德衰而真阳不运,故善哕而肢体疲重,夜卧不安也。当抉土渗湿,兼解寒邪,

  • 嗽声不出

    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三卷。指小儿咳嗽,声不出者。多由邪热侵肺,津液受伤所致。治宜甘润生津,兼以利肺。用杏仁煎或紫菀散。

  • 蒋武生

    【介绍】:见蒋用文条。

  • 筋痿

    ①痿证之一。亦称肝痿。由于肝热内盛,阴血不足,筋膜干枯所致。证见肢体筋急拘挛,渐至痿弱不能运动,伴有口苦,爪枯等症。《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

  • 小海

    经穴名,代号SI8。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合(土)穴。位于尺骨鹰咀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屈肘取穴。一说在“天井外旁五分”(《针灸集成》)。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及尺神经;并有尺侧上、下副

  • 厥阴俞

    经穴名,代号BL14。亦称阙俞,出《千金要方》。别名厥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心包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

  • 俗称屁股。骶骨部两侧隆起的臀大肌部分。《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 山练草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四方麻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