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表寒、里寒症状同时存在。《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里皆寒?凡伤寒表受寒邪,更兼直中于里,此为两感寒证,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也。”多由外感寒邪,内伤生冷,或里有虚寒,又感风寒所致。
病名。即手掌、足蹠皮肤局限增厚。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因患处长期受压、磨擦,局部气血受阻,皮肤失营而成。多见于掌蹠突起部位。患处皮肤增厚,以中央为甚,触之坚硬或有疼痛,边缘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黄白色
即《方海》,详见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伤寒腹胀之一。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由指表邪已解,肠胃实热所致。症见里热不恶寒,自汗不大便,烦满燥实等。详伤寒腹胀条。
通指温热的属性。包括:①气候暖和或炎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乃去,候乃大温。”②温邪,温热类的致病因素。③症状。《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④温热病的简
【介绍】:参见张倬条。
运气术语。年支与岁气同气相承,故名。《素问·天元纪大论》:“承岁为岁直。”张景岳注:“丁卯之岁,木承木也;戊午之岁,火承火也,……此以年支与岁,同气相承,故曰岁直,即岁会也。然不分阳年阴年,但取四正之
【介绍】:西汉时医生。是淳于意的弟子。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列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