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白而质深红之舌象。为湿浊遏阻膈间,营分热邪伏而不能外透之候。多见于瘟疫病,治宜先辛开苦降以泄其湿,再用苦辛甘凉从里透外,气化津布,热随汗解(见《外感温热篇》)。
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形容微微汗出之状。
病名。《银海精微》:“(黑睛)暴露者痛而生翳。”类今之暴露性角膜炎。
①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张景岳注:“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②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
出《温热论》。风温一般须用辛凉药物散风,使风邪外透。若病者既有里热,又有外感风邪,即应用辛凉药物解表透邪,里热才能随之而除。但实际临床上多解表清里并用。
《疡医大全》卷十八方。蚰蜒虫不拘多少。焙干为末,枣泥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每清晨白开水送下。治瘰疬。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西洋参,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