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劳吐血

虚劳吐血

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十二。指由五脏虚损导致的吐血。如心经阴虚,火盛动血,证见虚烦不眠,怔忡健忘,神气不安者,宜滋阴降火,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若心阳不收,汗出惊悸,以及心火不下交于肾,而见梦遗溺赤等症,用上二方如龙骨牡蛎枣仁莲心浮小麦等;心经火虚不能生血,兼见瘦削悸怯,六脉细弱者,宜补脾胃,养心神,用人参养营汤。又如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兼见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嗜卧少食,大便不调者,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统治之。兼发热丹皮、山栀;兼肺气燥者加麦冬、五味;兼胀满而水谷不健运者加陈皮、煨姜。或加阿胶以滋血,或加柴胡贝母解郁脾阴虚,脉数身热咽痛声哑,则用养真汤脾阳不旺,不能磨化水谷,则用香砂六君汤等;肝阴虚,吐血兼见虚烦不寐骨蒸梦遗等,宜滋养肝血,清热除烦,用四物汤加枣仁、知母、牡蛎、阿胶之属;肾水不足虚火灼肺,吐血喘咳,足痿骨蒸,痰血痨瘵,宜滋补肾阴,用地黄汤左归饮等。如足痿、骨蒸,用大补阴丸滋阴潜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上热下寒,吐血兼见头晕腰痛,肿喘癃闭者,用肾气丸,从阴化阳,补火济水;肺虚津竭,络脉燥损,血随气上,宜用辛字润肺膏以滋肺中阴液,或用地魄汤生脉散等方(见《血证论》)。参见内伤吐血、吐血等条。

猜你喜欢

  • 风漏

    病名,鼻漏证之因风邪而发者。《外科启玄》卷七:“二曰风漏,其孔内痒甚是也。”

  • 钱串草

    见《草药手册》。为排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 四部医典蓝琉璃

    藏医学著作,藏名《据悉本温》。清初著名藏族医家德西·桑吉嘉措编著。成书于1686年。本书是目前流传的对《四部医典》的标准注解本。《四部医典》成书后,受所处时代的影响,未能及时传播。直至十二世纪才由宇陀

  • 木疝

    病名。指睾丸结硬,阴囊皮厚,不知痛痒的一种疝症。《医林绳墨》卷四:“有木疝者,睾丸结硬,不知痛痒,阴囊皮厚,不知长大,重坠难当,是谓木疝。……木疝当宜温和,则补养脾胃,充和元气,其肾不木者矣。温则健脾

  • 水晶疯

    病名。见《黄氏喉科集学心竟》卷三。脚根喉风之别名,详该条。

  • 心伤

    出《灵枢·邪客》。指心脏伤损的疾患。《脉经》卷六:“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

  • 中腑

    中风证候类型之一。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即“邪入于腑”(《金匮要略》)。病情较中脏略轻。症见猝然昏倒,苏醒后可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困难,或伴有大小便不通等症。《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

  • 黄瘅

    即黄疸。详该条。

  • 费氏食养

    食疗丛书。清·费伯雄编。又名《费氏食养三书》。共收入三本食疗著作。其中,《食鉴本草》为费氏亲撰,成书于1883年;《本草饮食谱》乃代文晟辑,经费氏鉴定,成书于1850年;所附《食养疗法》系费子彬著,成

  • ①指针刺器具。古作箴或鍼。用以刺激机体治疗疾病。源于砭石。早期的针以骨、竹或陶片制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冶金术发明以后,人们利用金属的可塑和延展性能,以各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制造出形式多样的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