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腹胀久而不愈者。《诸病源候论》卷十六:“久腹胀者,此由风冷邪气在腹内不散,与脏腑相搏,脾虚故胀,其胀不已,连滞停积,时瘥时发,则成久胀也。”其症多伴有腹胀,按之柔软,形体消瘦,面色淡白等。治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七:“此疮多生于足后根下,赤烂内有肉丝,缕缕如麻根相似,故名之。”由肾虚,气血不足所致。治宜补肾养血。内服十全大补汤或肾气丸,外搽轻乳生肌散。本病类似跟腱部疮疡。
【介绍】:南宋医家。早年学医,专心研究妇产诸病,收集诸家有关妇产杂病的论述和有效验方,于1165年(隆兴三年)撰《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2卷。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五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大便秘结由于脾虚而致者。《医学原理》卷五:“脾病不能克化水谷,是以不思饮食,水谷外入既少,则内便溺亦无,况又胃气不生,脾血不濡,大肠枯燥,是以大便或二三日只一见,或涩而不行。夫弦乃肝脉,缓属
指水谷的营养原料和糟粕,不能正常被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走五脏”,“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出下窍的浊阴指糟粕,走五脏,归六腑的浊阴是新陈代谢的原料。浊阴不降多由脾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淫羊藿之别名,详该条。
见杨志一《妇科经验良方》。指女阴各种疾患的总称。包括阴痒、阴挺、阴疮、阴冷、阴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