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牙关紧收,口不能开的症象。多由痰气风火壅阻经络所致。见《卫生宝鉴·咽喉口齿门》。《万病回春·中风》:“凡卒中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者,此中风痰也。”《张氏医通》卷一:“阳中者,面色赤,唇焦,
【介绍】:①清初医家。字生洲。江苏吴县人。受业于名医李中梓,曾遍访名家求教,得针灸等传授,并曾任职于太医院三年,后归里与同学蒋仲芳施济针药,求治者甚多。撰有《食治秘方》(1665年)、《勿药须知》(1
证名。指脏腑阴阳气血虚衰所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尺中脉微,此里虚。”《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症见少气懒言,心悸神疲,头
书名。清代作品,撰人与撰年均不详。2卷。现有两种版本,其一刊于1860年,名《经验喉科紫珍集》,又名《重录增补经验喉科紫珍集》,原题燕山窦氏原本,朱翔宇嗣辑。其二刊于1874年,名《喉症全科紫珍集》,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百余字,主要是有关诊断学上鉴定死亡征候的论述。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目见西北二风则涩痛泪出,……乃肝虚受克之病。秋冬月发者多,治当补肝之不足,抑肺之有余。”
【介绍】:见吕震名条。
痰证之一。①指痰扰肝经的病证。《医学入门》卷五:“动于肝,多眩晕头风,眼目瞤动昏涩,耳轮搔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蜷跛奇证,名曰风痰。”治宜用青州白圆子等方。《医宗必读》卷九:“在肝经者,名曰风痰
《素问》篇名。逆调,不协调也。本篇主要讨论由于阴阳、营卫之气逆乱失调所形成的内热、里寒、肉烁、骨痹、肉苛诸证,及经脉脏气失调所致的喘息等几种病变。因其言人身之阴阳、荣卫气血不协调之病理变化,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