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名。手握拳,用食指或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的背面用力按压穴位。作用似按法而刺激量较大。
经验方。见《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续断15克,生地黄、川芎、泽兰、当归、赤芍药、苏木、乌药各12克,木香、红花、桃仁、大黄、甘草各6克,制乳香、制没药各9克。水煎服。治跌打损伤。
暑病专著。2卷。明张鹤腾辑,清叶霖增订。张氏原著《伤暑全书》撰于天启三年(1673年)。叶氏据《素问》暑证之论增订,叙述各种暑证之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采辑治暑方剂50余首,详载主病及服法。末附古代名医
病证名。又名飞尘眯目、飞尘入眼、飞丝尘垢入目、尘沙迷目。《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尘埃入目,粘睛不脱,或被飞丝所侵,或被沙石所苦,疼痛隐涩,揩擦不开。”类今之外眼表浅异物,治宜及时冲冼。参见物偶入睛证条
【介绍】:见钱瑛条。
骨折固定方法之一。用于有侧方移位的肱骨、股骨干骨折。用两个压垫,相对放于侧方移位骨折的内外凸出点,并于压垫上放好夹板,用绳带紧缚三道,使侧方移位之骨折端逐渐复位。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海带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阴阳。位于足内踝下缘前、后之凹陷处,每侧二穴,左右计4穴。主治月经过多,赤白带下。直刺0.2~0.3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过多,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穿山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