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术语。指疾病的发病、病因、病理上先后主次的标本关系。辨别这些关系,作为治疗主次步骤的依据。参见标本条。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即交肠,见该条。
又名疠气、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杂气。指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包括一切温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病因。通过空气与接触传染。有多种戾气,某一特异的戾气可引起相应的疾患(见《温疫论》)。
即进针。《难经·七十难》:“初下针沉之,至肝肾之部,得气引持之。”见进针条。
《金匮要略》方。又名橘皮枳实生姜汤。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水煎,分二次服。治气滞痰阻而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
①见《中药志》。为海风藤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草药》。为假蒟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指辰时。详十二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