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青黛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尺泽,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初发由髂部上延至肋下或髆转至胁者。治宜赤小豆一合,硝石半两,寒水石一分,研为细散,以冷水调下半钱,每日三次服,以小儿大小可酌情增减。外治以灶中黄土一合,
义同外治。《素问·五常政大论》:“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说明治病的手段,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或从上治,或从下治,或从内治,或从外治,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马缨花之别名,详该条。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病证名。指呕吐因胃气素寒,复感寒邪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寒气呕吐之症,偶遇寒冷,顿发呕吐,胸前绵绵而来,身无内热,小便清白,大便通顺。”脉多弦紧,或迟缓,或沉细,甚者沉伏。治宜散寒温胃。宜用姜桂
见风门条。
即四气街。《灵枢·动输》:“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见气街条。
见《贵州草药》。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