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蜈蚣萍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即虎口疔。见该条。
又名目珠。即眼球。位于眼眶内靠前部中央,形圆似珠。眼珠外壁由黑睛和白睛组成。它的前端中央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为瞳神。黑睛后接白睛。珠内有神水、神膏、视衣等。其后端接目系,上入于脑。眼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惊振翳。由于眼受各种外伤,直接或间接损及黄精(晶状体)所致。初始可有目赤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等证。失治,黄精变混浊,甚则失明。初起宜平肝清热,活血化瘀,用石决明散或镇
五膈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四肢倦重,身常发热,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名曰喜膈。”参见五膈条。
经穴别名。出《普济本事方》。即风府。见该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足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明时攻要伤寒论》3卷,已佚。
见《厘正按摩要术》。即胞络。详该条。
详血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