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备急灸法条。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取淡豆豉煎为浓汁,频频喂服,适宜于胎禀怯弱,体质不强,而有胎毒内蕴的婴儿。
类中风病证之一。喜则气缓。因暴喜伤阳,心神涣散,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拳参之别名,详该条。
秦晋之间称双生为僆子。详双生条。
书名。见明·殷仲春《医藏书目》。卷数不详,已佚。
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的部位。古人认为“虚里与寸口相应”,故诊虚里的动气与寸口切脉同义。王孟英认为“小儿脉候难凭,惟揣虚里穴,确有可据。”《柳州医话》:“凡治小儿不论诸证,宜先揣虚里穴,若跳动甚者不可攻伐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即振颤法。见该条。
①四肢或四肢末梢。《灵枢·杂病》:“痿厥为四末束悗”。《灵枢·九针十二原》:“治之者反取四末。”②标病或标部。《灵枢·寒热》:“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灵枢·邪客》:“必先明知十二
【介绍】:见周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