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膏
即阳和解凝膏,见该条。
即阳和解凝膏,见该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水煎,调益元散服。治伤暑咳嗽,身痛口渴,外反恶寒。
病证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小儿夜啼由客忤所致者。其症患儿于忽受外界刺激之后,面色变易不定,气郁如怒,睡中惊惕作啼,口吐青白沫,反侧瘈疭,状如惊癎,但眼不上窜。治法见客忤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咬伤后可引致蜈蚣中毒。详该条。
见《青海药材》。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孔济。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平不详。
【介绍】:见阮炳条。
出《药性论》。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九积之一。指气机郁滞成积者。《儒门事亲》卷三:“气积,噫气痞塞,木香、槟榔之类,甚则枳壳、牵牛。”《金匮翼·积聚统论》:“气积,气滞成积也,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故王宇泰云:治积之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牛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