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左侧胁痛。多由气滞血瘀、痰饮、食积、肝郁等所致。《医学入门》卷五:“左为怒火与死血,大怒气逆及谋虑不决,或外感风邪,皆令肝火动甚,胁痛难忍,古萸连丸、当归龙荟丸,轻者小柴胡汤加黄连、牡蛎、枳壳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茯神、远志、石菖蒲、生地黄各等分。水煎服。治心经虚热。
病名。指产后阴道直肠漏。《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三:“产妇小便(指阴道)出粪,名大小肠交。”
出《素女经》。①指未婚女子的阴道外口。②泛指阴道外口。《妇人良方》:“产后玉门不闭。”
病证名。见《红炉点雪》。由气虚卫不固表所致。症见自汗恶风,汗出常冷,疲乏无力,脉微而缓或虚大。治宜益气固表。可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出《汉书》。为金橘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浙江新昌人。长于导引术,治病不计较报酬。著有《医案心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等书,皆佚。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从而达到清热、去湿、止血、止泻、止痛等目的。常用如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即茶剂。见该条。
诊法之一。又称按诊。用手对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以获得诊察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包括按肌表、按手足、按胸腹、按额部、按俞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