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顾金寿条。
书名。18卷。清·沈朗仲撰,马俶校补。刊于1713年。本书系内科杂病(包括中风,中寒,暑证等60种),按照脉、因、证、治的顺序辑录古代各家学说,参以作者的见解编成。马氏校补时附加按语。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称火泻、热泄。《证治汇补·泄泻》:“火泄者,暴注下迫,焦黄秽臭。”《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火泄,即热泄。脉数实,腹痛肠鸣,口干喜冷烦渴,小便赤涩,后重如滞,泻水,痛一阵,泻一阵,泻
眼的部位名。见《银海精微》。即黑睛。详该条。
又名臂膊。①指上肢(上膊)和前臂部(下膊)。②指上臂外侧。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乌药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红孩儿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铁马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