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针法之一。指单纯针刺,不用温针等其他辅助方法。《千金要方》:“但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针,若温针讫,乃灸之。”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即海底漏的别名。
①病名。即恶阻。《证治要诀》:“胎前恶阻,俗谓之病儿。”②儿童患病之称。
眼科病名。指圆翳内障之“色白而长形如半月,名半月障”(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详圆翳内障条。
《辨证录》卷十方。熟地黄二两,山茱萸、白芍药各一两。水煎服。治肝肾阴虚,不能养心,至夜口干舌燥,心烦失眠。
见《湖南药物志》。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发蒙者,刺府输,去府病也。”是指六腑疾患取用六阳经的穴位予以治疗。亦有指取用三阳经的五俞穴者。该篇还指出,耳无所闻,目无所见者,取用听宫穴,即属本法。所谓开
《血证论》卷七方。白芍药五钱,甘草三钱。水煎服。治瘀血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