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虚喘

阳虚喘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类证治裁·喘症》:“肾阳虚气脱,孤阳浮越,面赤烦躁,火不归元,七味地黄丸人参、麦冬,肾不纳气,身动即喘,阴阳枢纽失交,急须镇摄,肾气汤加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从阳引阴。”《杂症会心录·喘症》:“第内伤之喘,有阴虚阳虚之异。……如面白,口不渴,大便泄,手足冷,属阳虚。”方以八味地黄汤。亦可加入人参、紫河车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之属。参见真元耗损喘虚冷上气喘虚喘等条。

猜你喜欢

  • 黄猛菜

    见《广西中药志》。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 东庄医案

    书名。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议论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古而不泥古。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 阴虱疮

    病名。阴虱寄生所致之皮肤病。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又名八脚虫疮。因患处皮肤不洁,阴虱寄生所致。生于前阴毛际,初起红色或淡红色丘疹,奇痒难忍,搔破感染成疮,中含紫点。治宜重视个人卫生,消灭阴虱。用百部

  • 霍石斛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石斛之处方名,详该条。

  • 疳蚀疮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承浆疮。详该条。

  • 湿困脾阳

    指水湿影响脾阳运化功能的病变。与脾虚湿困的病机稍有差异,但主要证候大致相同。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脾虚是发病的关键。治宜健脾为主,结合燥湿。湿困脾阳,湿是发病的关键,治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

  • 痘麻绀珠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 消积集香丸

    《卫生宝鉴》卷四方。木香、陈皮、青皮、炮三棱、炮莪术、炒黑牵牛子、炒白牵牛子、炒茴香、炒巴豆各半两。为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至十丸,温姜汤送下,以利为度。治寒冷饮食所伤,心腹满闷疼痛,及积聚、

  • 运气疗法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疗法。据记载:由术者练功运气,通过手的穴位发放“外气”,达到病人的穴位,以激发病人经络中的“内气”,从而通经络、调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

  • 运气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症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指与岁运气候有关的小便不利症。阳明司政,燥热加临而见发热烦渴,小便不利,右脉数大者,宜用知母石膏汤、清燥汤。少阴司政,火胜而见发热舌赤,小便不利,左脉数大者,宜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