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皮部论》。阳明经之阳络。名害蜚,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殷浩条。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指因痘毒过盛,继发感染而成。其证患处破烂,脓水淋漓,甚则蔓延遍体。治疗用茶叶适量,开水浸泡后湿敷。
病证名。《伤寒全生集·辨伤寒发黄》:“蓄血发黄者,其人身黄,脉沉结,小腹满硬,小便自利,大便黑色,其人如狂,此为蓄血在下焦,用桃仁承气汤下之,盖血下则黄退也。”参见黄疸、伤寒蓄血证条。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按患部的肌肉走向,双手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徐徐按摩,顺骨捋筋。本法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错位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的复位而舒畅通达,不但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而且能防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丁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