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陈念祖

陈念祖

【生卒】:约1753~1823

【介绍】:

清代著名医家。字修园,号慎修,另字良有。福建长乐人。少年时孤贫,半学儒,半学医。其先祖通医,陈氏曾从泉州名医蔡茗庄(宗玉)学医。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中举人,旅居京都,并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官职,到过保阳、高阳等地从事救灾工作。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以老病而归里,讲学于长乐县。陈氏博览医书,临证经验丰富,著述亦多,由后人辑成《陈修园医书十六种》,其中较著名的有《灵素节要浅注》、《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时方妙用》等。这些著作内容广泛,涉及基础理论到临床,通俗易懂,多为学医者所读;在注疏古典医著上,亦有独到之处;在普及医学知识方面有较大贡献。陈氏的主要实践和经验,突出表现在《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时方妙用》等书中。在医理上,他以《内经》、《神农本草经》为基础,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中心,尤其推重张仲景之学。对唐宋以后的医学发展和学派、医家(如金、元几大医家、温病学派、李时珍等)以及民间医药的看法,很有片面之处,反映出他有较浓厚的尊经思想。

猜你喜欢

  • 赤游丹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小儿丹毒之一种。多系胎中受热所致。欲发之时,先身热啼叫,惊搐不宁,次生红晕,皮肤赤肿,由小渐大,其色如丹,游走无定。起于腹背,流散四肢者顺;起于四肢,流入胸腹者逆。治宜清

  • 岭南脚气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 牡疝

    古病名。疝的一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详疝条。

  • 子痫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妊娠痉、妊娠风痉、风痉、妊娠痫症、儿晕、儿风、儿痉、子冒、胎风。指妊娠期间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四肢抽搐,少时自醒,醒后复发的病症。多因平素肝肾阴虚,孕后阴血益虚,阴

  • 洄溪医案

    书名。清·徐大椿撰。初未刻印,1855年由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案中叙述方药不甚详明,而治法灵活多变,随证而施,并有不少独到的临床见解,对读者颇多启发。

  • 丁丙

    【生卒】:1832~1899【介绍】:清末藏书家。字嘉鱼,钱塘(今杭州)人。以搜集刊行图书为事。因见世医蔑古者惟事师心,泥古者不参通变,遂检阁本之传自《永乐大典》者,择其精要,辑刊10种,题名《当归草

  • 伤损昏愦

    病症名。见《医宗金鉴》卷九十。因跌打损伤较重,气血耗损、神气散乱所致。症见神志昏迷,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湿凉,呼吸表浅,反应迟钝,脉数无力。类似创伤性休克。治宜益气化瘀为主,急服独参汤,复元通气散

  • 赤小豆薏苡仁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七方。赤小豆、薏苡仁、甘草各等分。水煎,食远服。治胃痈初起,中脘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无咳嗽,咯吐脓血,脉洪数者。

  • 黄薄干苔舌

    苔薄黄而干。为外感化热,热邪虽不盛而胃津已受伤,宜甘寒之剂调治(见《外感温热篇》)。

  • 二十四号渐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陈皮厚朴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