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见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位于足小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主治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当施行知热感度测定法时,以本穴代替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测定温热值。
见类证活人书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渤海(今河北省境内)人,余未详。
揲,摺叠;荒,膏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割皮解肌,搦脑髓,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
见《四川中药志》。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见《中药志》。为芥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辨证录条。
经穴名。代号SJ15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背部,冈上窝内,当大椎穴与肩峰后端外缘连线之中点处;或于肩井与曲垣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布有付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和颈横动脉
见《广州植物志》。为伽蓝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