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虑瘕。《儒门事亲》卷八:“小肠遗热于大肠,为伏瘕。”日·丹波元简《素问识》卷四:“简按:《颜氏家训》曰,宓、伏、虑,古来通字。”详虑瘕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香加皮。详该条。
详心气不固条。
《女科要旨》卷二方。白术(去皮,放糯米上蒸,后晒干为末)一斤,人参、杜仲(炒,去丝)各八两,桑寄生、茯苓各六两。以大枣一斤,擘开,水熬汁为丸,梧桐子大,晒干、退火气,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早、晚各一次。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东樵。江苏苏州人。撰《本草诗笺》(1756)一书。
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甜瓜子,详该条。
治法之一。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临床用于泄泻清稀、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濡等偏湿证候,常用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
指肺经邪热炽盛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病苦肺胀,汗出若露,上气喘逆,咽中塞,如欲呕状,名曰肺实热也。”常伴见鼻孔煽张,咳嗽,或吐脓血等。治宜泻肺清热为主。选用地骨皮汤、清肺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