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KI1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0.5寸,旁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1寸,旁开1寸
见《食疗本草》。即榆实,详该条。
见《文山中草药》。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人体头面部七窍液体(如眼泪、鼻涕、口涎等)的通道。《灵枢·口问》:“宗脉盛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见《广西中药志》。为樟树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手册》。为白鹤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犁头草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补泻法之一。是以出针后开、闭针孔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素问·刺志论》:“入(刺)实者,左手开针空(孔)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即出针后轻轻按揉,使针孔闭合,不令经气外泄者为补;反之,出针时边退
见瞻甫《慈航普渡》。即子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