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秘

风秘

病证名。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其症大便燥结,排便艰难,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圣济总录·大小便门》:“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证治要诀·大便秘》:“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故传化难;或其人素有风病者,亦多有秘。宜小续命汤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两蚬壳许,实者,吞脾约麻仁丸;虚者,吞养正丹。”《奇效良方·秘结门》:“风秘为病,风痰秘于大肠,结而不通也。”又:“皂角丸治老人、虚人风秘。乃大肠经有风,大便秘结宜服之。”《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风秘者,风入大肠,传化失职。羌、防、苏子枳壳、麻仁、杏仁皂角灰,煎服润肠丸。”《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专由风秘,宜小皂角丸;如由虚而兼风秘,宜二仁丸。”《医灯续焰·大便燥结证》:“风燥五仁丸、《得效》皂荚丸搜风顺气丸之类。”又:“《得效》五仁丸治津液枯竭,大肠秘涩,传导艰难。《得效》皂角丸,专治有风人藏府闭塞。”本证多见于张力减退性结肠性便秘。参见大便秘结、五秘条。

猜你喜欢

  • 脚气疮

    病名。指足趾间及足底部的一种癣疾。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又名臭田螺。由脾胃二经湿热下注,或由传染而得。初起趾间出现小水疱,瘙痒明显,搓破后流水,因反复发作趾间糜烂,擦去表皮,显露鲜红色糜烂面;甚者肿

  • 环握法

    关节损伤触诊检查法。适用于肩、肘、髋、膝关节脱位及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医者一手环握关节的半周,另一手作缓和的被动运动,注意握关节的手下感觉,借以判断伤情和检查脱臼的方法及施术后是否已复位。

  • 单缠症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喉内四围红肿,或于腣中左,或于腣中右,单起一片,亦有白膜,黄膜屈曲相缠,缠上者轻,缠下者重。”参见缠喉风。

  • 余听鸿医案

    见诊余集条。

  • 酱瓣豆草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 黑肠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膀胱。膀胱与肾相表里,肾属水配黑色,故称。参见黄肠条。

  • 阳藿

    出《广西志》。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 金匮要略释义

    书名。①湖北中医学院主编。此书以词解、释义的形式为主,帮助读者理解《金匮要略》原文,每篇并附概说和结语。为切于临床实用,删去原本最后三篇。本书1963年初版,1973年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刊印,并将其列

  • 心瘥

    古病名。指食入易消的疾患。《证治准绳·杂病》:“心瘥,亦痰饮所致,俗名饮瘥。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痰气,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一钱;胃中热,宜二陈汤加黄连一钱

  • 脏毒下血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卷四。又称脏毒便血。《证治要诀·肠风脏毒》:“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浊而暗者为脏毒。……脏毒者,蕴积毒气,久而始见。”多由肠胃湿热郁滞久则化毒损伤血络引起,主要症状为下血污浊色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