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证名。又称水泄、注泄、泄注、注下。《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若肠胃虚弱
【介绍】:见沈允振条。
见骨蒸病灸方条。
证名。因风寒湿毒之气侵袭腰脚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夫腰脚冷痹者,由风寒湿三毒之气,共伤于人,合而成痹也。此皆肾弱髓虚,为风冷所搏故。肾居下焦而主腰脚,其气荣润骨髓,今肾虚受于风寒,湿气留滞于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黄有祺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阴心经详该条。
指疾病的根源或病灶。《后汉书·华佗传》:“君病根深,应当剖腹。”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神农本草经》药物分类法中之一类。详三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