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由脾肺积毒,血络瘀滞所致。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气轮一、二处,生浮肉一片,色浅红,内细颗丛萃,揉之俨似小铁砂,曰鱼子。其肉块圆长,或四或六,四角生来若榴子绽露
见《本草推陈》。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见杨敬斋针灸全书条。
见名医别录条。
筋的系结之处。《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方来,……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
书名。6卷。明·王纶撰于1502年,后经薛己整理注释。刊于1549年。此书系王氏医学杂著,前3卷医论部分,论述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等内科杂病以及妇产科、眼、耳、鼻、齿等病证证治,并分析了
病名。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灼,咽喉失养所致。《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本源不足,虚火上炎,生于喉关之内,上下红色、白斑痛烂,不肿,六脉细数是也。”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或清咽散加元参、黄芩
病名。指夏季发生的化脓性疖肿。又名暑疡、暑令疡毒小疖。《外科启玄》卷七:“夏日受暑热而生,大者为毒,小者为疖。令人发热作胀而痛,别无七恶之证。宜清暑香茹饮,内加芩、连、大黄之类,治之而愈;外加敷贴之药
指表证化热,病势向里发展。症见不恶风寒而反恶热,烦渴,小便黄赤,舌苔黄燥等。
证名。指热病过程中发于肌表的斑和疹两种证候。见《伤寒九十论·发斑证》。点大成片,斑斑如锦纹,抚之不碍手的称为斑,形如粟米,高出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叫做疹。斑疹的形色,总以松浮,稀疏,红活为邪浅病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