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见《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为砂仁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详颊车蹉条。
唐代医官职称,设于太医署、尚药局中,各4名。
出《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循行经过上肢的六条经脉,包括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鬼灯笼,详该条。
见清·罗思举《简易草药》。为鹅不食草之别名,详该条。
参肺脾两虚条。
病证名。见《秘传证治要诀·胁痛》。多由于水饮痰浊流注厥阴之经,气机痹阻所致。临床表现为胁肋疼痛,或者胁痛没有定处,甚至于漉漉有声,咳嗽气急,脉多沉弦。治宜涤痰通络为主,如导痰汤、调中顺气丸、控涎丹等方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因肺热上壅而致的鼻腔出血。《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有由肺经实热者,宜青黄散。”若阴虚火动,邪火上归于肺,当清肺降火,宜白虎汤加地黄、犀角、丹皮、白芍、山栀、扁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