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丝瓜叶

丝瓜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瓜叶

药材名称丝瓜叶

拼音Sī Guā Yè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夏秋采收。

性味苦、酸,微寒。

功能主治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百日咳,咳嗽,暑热口渴;外用治创伤出血,疥癣,天疱疮。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丝瓜叶

药材名称丝瓜叶

拼音Sī Guā Yè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葫芦科植物丝瓜丝瓜叶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化学成分丝瓜叶含皂甙。粤丝瓜叶含氢氰酸。

药理作用丝瓜叶或全草的水提取物(煎剂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可明显降低乙酰胆碱对离体豚鼠回肠的收缩作用,对组织胺的作用也有相似影响,但较弱。煎剂对回肠则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子宫有非常显着的兴奋作用。水提取物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无明显作用。对大鼠横膈-膈神经制备也无作用。煎剂对蟾蜍腹直肌则有明显兴奋作用。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0.1克生药/公斤,有降压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水提取物20克鲜生药/公斤,无明显作用。腹腔注射煎剂1克生药/只,亦无明显毒性。

叶中所含皂甙的止咳、祛痰作用,见"丝瓜藤"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疮癣,蛇咬,汤火伤。

①《纲目》:"癣疮,频挼掺之,疗痈疽,丁肿,卵颓。"

②《本经逢原》:"捣汁生服,解蛇伤毒,以滓盦伤处,干即易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消暑解毒。治痧秽腹痛,绞汁服。"

④《岭南采药录》:"煎服,治鹅喉。"

⑤《广州植物志》:"捣烂,治痈疽和小儿夏月皮肤病,有消肿退炎之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两;或捣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鱼脐疔疮:丝瓜叶、连须葱、韭菜等分。上入石钵内,捣烂如泥。以酒和服,以渣贴腋下,如病在左手,贴左腋下,右手贴右腋下,在左脚贴左胯,右脚贴右胯,如在中心贴心脐,并用帛缚住,候肉下红线处皆白,则可为安。(《世医得效方》)

②治虫癣:清晨采露水丝瓜叶擦患处。(《摄生众妙方》)

③治汤火伤灼:丝瓜叶(焙研),入辰粉一钱,蜜调搽之;生者捣敷。(《海上名方,)

④治阴子偏坠:丝瓜叶(烧存性)三钱,鸡子壳(烧灰)二钱。温酒凋服。(《余居士选奇方》)

⑤治肾囊风热瘙痒:丝瓜叶四两,苍耳草一两,野菊花二两。煎水服或外用洗。(《重庆草药》)

⑥治汗斑:丝瓜叶、硼砂冰片。捣烂外敷。(《南宁市药物志》)

⑦治妇人血崩:丝瓜叶炒黑研末。每用二至五钱,酒冲服之。(《闽南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神经性皮炎:取鲜丝瓜叶洗净,搓碎后在局部摩擦,直至局部发红、见隐血为止。每7天1次,2次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可获近期疗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丝瓜叶

药材名称丝瓜叶

拼音Sī Guā Yè

英文名Leaf of Luffa

别名虞刺叶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叶片。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ffa cylindrica(L.) Roem. L. Acutangula(R.)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化学成分1、丝瓜叶 含三萜类及其皂甙成分:21β-羟基齐墩果酸(21β-hydroxyoleanolic acid),3-O-β-D-吡喃葡萄糖基马勘斯里酸(3-O-β-D-glucopyranosytmaslinic acid),3-O-β-D-吡喃葡萄糖基-2α-羟基棉根皂甙元(3-O-β-D-hlucopyranosyl-2α-hydroxy-gypsonenin)[1],21β-羟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21β-hydroxy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kide),丝瓜素(ly-cyin)A即是21β-羟基棉根皂甙元(21β-hydroxygypsogenin)[2,齐墩果酸二葡萄糖甙(oleanoli acid-3-glucoside),齐墩果葡萄糖-28-二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3],丝瓜甙(lucyoside)A、B、C、D、E、F、G、H[4]、I[5],人参皂甙(ginsenoside)-Re及Rg1[4],剑叶落酸内酯(machaerinic acid lactone)[6]等。还含黄酮类成分:芹菜素(apigein)[6],挥发油,丙二酸(malon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ie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和高级烷烃[7]。又含甲氨甲酸萘酯(carbary)[8],磺基奎诺糖基二脂酰基甘油(sulfoquinovosyl diacylglycerols)[9]。

2、奥丝瓜叶 含三萜皂甙:奥丝瓜甙(acutoside)A、B、C、D、E、F、G[10]。

药理作用1.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丝瓜叶或全草的水提取物(煎剂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可明显降低乙酰胆碱对离休豚鼠回肠的收缩作用,对组织胺的作用也有相似影响,但较弱。煎剂对回肠则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子宫有非常显着的兴奋作用。水提取物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无明显作用。对大鼠横膈一膈神经制备也无作用。煎剂对蟾蜍腹直肌则有明显兴奋作用。

2. 降压: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0.1g生药/kg,有降压作用。

3. 止咳、祛痰:小鼠腹腔注射水提取物20g鲜生药/kg,无明显作用。叶中所含皂甙的止咳、祛痰作用,见丝瓜藤条。

毒性腹腔注射煎剂1g生药/只,亦无明显毒性。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暑。主痈疽;疔肿;疮癣;蛇咬;汤火伤;咽喉肿痛;创伤出血;暑热烦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15-60g,或捣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纲目》:癣疮,频挼掺之,疗痈疽,丁肿,卵颓。

2.《随息居饮食谱》:消暑解毒。治痧秽腹痛,绞汁服。

3.《岭南采药录》:煎服,治鹅喉。

4.《广州植物志》:捣烂,治痈疽和小儿夏月皮肤病,有消肿退炎之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鼠脂

    《中药大辞典》:鼠脂药材名称鼠脂拼音Shǔ Zhī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的脂肪油。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主汤火疮。"②《纲目》:"主耳聋。&q

  • 刺桐花

    药材名称刺桐花拼音Cì Tónɡ Huā别名鹦哥花(《天中记》)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金疮,止血。"用法用量外用:研

  • 娃娃拳

    《中药大辞典》:娃娃拳药材名称娃娃拳拼音Wá Wɑ Quán别名扁担杆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麻糖果(《四川中药志》),拗山皮(《贵州草药》),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江西《

  • 蒙自水芹

    药材名称蒙自水芹拼音Ménɡ Zì Shuǐ Qín别名水芹菜、溪边水芹、溪岸水芹、野水芹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蒙自水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nanthe riuularis Dunn采

  • 都拉

    药材名称都拉拼音Dōu Lā英文名Root of Common Triplostegia别名都拉参、肚拉、土败酱、对对参、萝卜参、白都拉、鸡大腿、一支蒿、萝卜肚拉、土洋参、双香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 栲栗叶

    药材名称栲栗叶拼音Kǎo Lì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摘,鲜用或晒干。原形态

  • 干旱毛蕨

    药材名称干旱毛蕨拼音Gān Hàn Máo Jué英文名Arid Cyclosorus别名凤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干旱毛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藤槐

    药材名称藤槐拼音Ténɡ Huái英文名Common Bowringia别名石崖风、两头槌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藤槐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wring

  • 打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打火草药材名称打火草拼音Dǎ Huǒ Cǎo别名香青、清明草来源菊科打火草Anaphalis nepalensis (Speng.)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

  • 毛稔根

    药材名称毛稔根拼音Máo Rě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毛稔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毛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