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聤耳。见《脉因证治》卷下。①系指耳内肿起,色赤疼痛,流脓或耳内生物如赤肉。《医林绳墨》卷七:“又有停耳者,耳内有生赤肉,或有脓肿是也,此有气郁生痰,内火攻冲,肿似赤肉,或兼脓汁溃烂,谓之停耳
埋植疗法之一。见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枸橘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瞿麦之别名,详该条。
八痢之一。即曩痢,详该条。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冷得发抖。多因寒甚或热郁所致。参见寒慄、振寒、战慄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明生。原籍华亭(在江苏松江),后迁居吴县。长于诊脉,晚年隐居山中,撰述有《医衡》一书,后由梅鼎等辑成(1721年刊行)。另有《病议》等书,未见刊行。
即分娩。详该条。
出《灵枢·热病》。腘窝中央。相当于委中穴的部位。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