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

证名。指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发热感觉。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以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证治准绳·杂病》:“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土也,心火下陷脾土之中,故宜升发火郁。”又“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症因脉治·心血虚不得卧》:“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症也。”《金匮翼·火郁发热》:“火郁者,阳气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阳愈盛则阴虚,阴愈虚则为五心烦热。”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参发热、阴虚发热、火郁等条。

猜你喜欢

  • 医学折衷

    见玉机微义条。

  • 杏参

    出《本草图经》。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 本草万方针线

    书名。8卷。清·蔡烈先辑于1712年。本书将《本草纲目》中所附的单方(包括全部附方以及发明项下的个别处方),按病证分类编成索引。每一病证均记明该书的卷、页数。内容分为通治部、外科、女科、儿科、上部、中

  • 红石胡荽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 樗木叶

    出《新修本草》。即樗叶,详该条。

  • 内经吴注

    见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条。

  • 养子十法

    护养小儿的十种方法。《古今医统》载: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六者精神未全,勿见非常之物。七者,不温脾胃,致成吐泻慢惊。八者,儿哭未定,勿使饮乳,致儿吐奶粪青。九者,勿得轻服

  • 骨髎

    古解剖部位名。指可以活动的关节。《伤科汇纂》卷三:“骨髎者,两骨相交活动之处也。如杵之臼,如肩之枢,又如桔槔之有机。以筋联络之,故能转运而不碍。”

  • 内补十宣散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 汪光爵

    【生卒】:1662~1718【介绍】:清代医家。字缵功,号学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屡考科举不中,于是以医为业。著有《医要》一书,当时没有刊行,后被载入《吴医汇讲》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