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补汤

五补汤

①《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芪三分,炮附子人参槟榔白术百合、炒酸枣仁茯苓(去皮)、麦门冬(汤浸去心)、肉桂各半两。为末,分为十帖,每帖加生姜五片,水煎,空腹服,日二次。治肝虚胆寒,夜间少睡,睡即惊觉,心悸神思不安,目昏心躁,肢节痿弱。②《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五味子、黄芪、白术各一两,肉桂、人参、厚朴(去粗皮,涂姜汁炙熟)、茯苓(去粗皮)、当归、炙甘草沉香熟地黄陈皮(汤浸、去白)、半夏(汤洗去滑)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生姜一块,大枣二枚,水煎去滓,食前服。治虚劳痰饮,脾胃不和四肢乏力,不思饮食。

猜你喜欢

  • 老汉扳缯

    小儿推拿方法。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老翁绞。《针灸大成·卷十·手诀》:“以一手掐大指根骨,一手掐脾经摇之,治痞块也。”

  • 髓海

    四海之一。指脑。《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是髓液汇集之处,因称。其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穴位,上在头顶中央的百会穴,下在风府,其证候:“髓海有余,则轻颈多力,自过其度;髓

  • 缺盆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

  • 二宝花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 香顿·秀保多吉赤俄

    【介绍】:宋代藏医学家。约生活于十一世纪。专攻“八支”理论。著有《医学通史》、《释难解障》等。

  •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见伤寒发微条。

  • 形瘦血热经闭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形瘦血虚生热,而月水不通,此冲任内伤也。宜服人参四物汤(人参、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知母、麦门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兼地黄丸。”

  • 葛仙翁

    【介绍】:即葛玄。见该条。

  • 轻宣润燥

    润燥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或温燥表证的方法。燥气通于肺,燥邪初感,肺失清肃,肺津不能输布,故宜轻宣润燥。轻宣有轻浮表散的意思。根据燥邪有温凉之别,用药各有不同,凉燥犯肺表现为头痛恶寒、咳嗽鼻塞、咽干口燥

  • 脾气下陷

    同中气下陷。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