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杓指》卷四:“此症乃痰火流行,凝注舌下,结成泡肿,绵软石硬,有妨言语,作痛不安……下刀刺破流出黄痰,若蛋清稠粘难愈,须捺净,吹冰硼散,内服加味二陈汤。”参见痰包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苞蔷薇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由心肝二经热毒炽盛而成。多生于头皮。初起患处皮肤红赤、中心起疱疹,明亮如珠,焮痛如烙。治宜凉血解毒。内服解毒泻心汤。外用生萝卜汁加醋少许和匀调涂。类于非典型带状疱疹。
病证名。又名胎赤眼。即初生儿眼睑及结合膜充血、糜烂。《太平圣惠方》:“夫小儿眼胎赤者,是初生洗目不净,令秽汁浸于眦中,使睑赤烂,至久不差,故云胎赤也。”见于新生儿急性包涵体性结膜炎。治宜清热解毒,内服
①有生命的关键之意。是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命门之火体现肾阳的功能,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
舌色紫,舌体挛缩而短。为食滞津枯,热传厥阴,筋脉失养之象。急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下后热退脉静舌舒者,预后较好,否则危殆(见《伤寒舌鉴》)。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滑胎。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KI18。出《针灸甲乙经》。《太平圣惠方》作右关。别名石阙。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2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