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梧桐子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冲,见该条。
出《灵枢·官针》。即出针。
见《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即溪黄草,详该条。
病名。即哑瘴喉风。详该条。
即推拿。又作摩挲、摩挱。《释名·释姿容》:“摩娑,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详见摩法、推拿条。
东汉医官,约生活于公元一世纪。太医。一日从猎上林苑,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告人以火熨其背。因求火不得,大臣邓训以口嘘背,同辈共嘘,至朝遂愈。
见《河北药材》。即枸杞子,详该条。
见伤寒发微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