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牵牛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禹余粮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清·傅山著。刊于1827年。包括《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附:产后编)。其中《傅青主女科》流传较广。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专著,又名《推拿广意》,3卷,清·熊应雄辑,约刊于1676年。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治药方1
五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又为二十三蒸之一。详五蒸、二十三蒸条。
《医宗己任篇》卷一方。柴胡、白芍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当归身、酸枣仁、栀子。水煎服。治胃脘痛,大便燥结。
病名。出《金匮要略》。即狐疝。见该条。
出《素问·调经论》。与大经对举,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或指孙络,参见大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