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属崩漏证型之一。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挟外感,内伤,以致瘀血停滞于内,冲任失调,瘀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发为崩漏。症见阴道突然出血,量多不止,或血量虽少而淋沥不断;色紫黯有块,小腹疼
同脾阳虚。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即瞳仁。《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汉·刘熙《释名》卷二:“童子,或曰眸子。”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生于软肋下近腰带脉、五枢、维道等穴部位的外痈。证治见外痈条。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全蝎(烧存性)三钱,炒五倍子一两,枯矾一钱,麝香少许(一方加干胭脂)。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入耳中。治耳中生脓。
病证名。又名匏舌、舌下痰包。即舌下囊肿。由痰火互结,留阻舌下而成。症见结肿如匏瓜状,光滑柔耎,色黄不痛,胀满舌下,妨碍饮食、语言。破之出痰涎如鸡子清,粘稠不断,或如豆渣、粉汁,反复不愈。当以利剪剪破,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赤丹。见该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王伯龙《养儿宝》:“经来寒热,四肢厥冷,大汗不止,呕吐蛔虫。宜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