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吻疮

口吻疮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疮,亦名燕口。”小儿多患之。症见口角生疮,色白糜烂,疼痛微肿,湿烂有汁。治宜清热、除湿、解毒。可选用清胃散三黄凉膈散等加减。

猜你喜欢

  • 硬蒺藜

    见《山东中药》。即刺蒺藜,详该条。

  • 叶子容

    【介绍】:见叶大椿条。

  • 竿蔗

    见《随息居饮食谱》。即甘蔗。详该条。

  • 肾善

    五善之一。口和不渴,小便清长者为肾善(见《外科正宗》)。

  • 红尖干舌

    舌尖色红而干。为心火上炎之象,宜用导赤散加童便,引热下行。《外感温热论》:“舌尖绛独干,此心火上炎。”

  • 玄武汤

    即真武汤,见该条。

  • 五指骨

    骨名。又名锤骨。即掌骨。详该条。

  • 棋盘菜

    出《植物名实图考》。为菟葵之别名,详该条。

  • 重订幼科金鉴评

    见国医百家条。

  • 目中不了了

    证名。指目视昏矇不清。多由阳明腑热炽盛,邪热上蒸所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本义》:“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