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62~1918【介绍】:晚清著名医家。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早年学文,后学医,为早期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述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
即失笑丸,见该条。
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生脉散,见该条。
喻脉象的软弱。《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
病名。指痢疾之由肠胃蕴热而致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时病论》卷三:“热痢者,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热挟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矣。盖热痢之为病,脉滑数而有力,里急后重
见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条。
水泻的古称。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泄注、注下。《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详水泻条。
出《名医别录》。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顑。面颊的下部。
出《尔雅·郭璞注》。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