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发汗

大发汗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发汗

药材名称大发汗

拼音Dà Fā Hàn

别名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

来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滇桂崖豆藤Millettia bonatiana Pamp.,以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碎,晒干备用。鲜用四时可采。

原形态攀援木质大藤本,长达10米,小枝密生短茸毛,老渐脱落。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30厘米;叶柄较短,长约6厘米;有小叶9~13片,小叶片卵圆形或矩状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钝圆,全缘或稍波状,常稍卷曲,两面均密被丝状茸毛,老叶近无毛,小叶柄短。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腋生,长5~9厘米,有花数朵;花梗纤细,长约7毫米;蝶形花冠淡紫白色,长约2厘米,旗瓣近圆形,端钝反曲。荚果条形,长约10厘米,两端均窄,密被黄色茸毛。种子约6粒。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及岩隙溪边。分布于云南。

性味苦、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感冒无汗、头痛、鼻塞,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3分,研末,温开水或酒送服,或浸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发汗

药材名称大发汗

拼音Dà Fā Hàn

出处《文山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白花藤。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攀援状落叶灌木,高1~2米。嫩枝绿色,老枝灰黄色。树皮常不规则开裂。嫩枝、叶和叶柄有黄色细毛,最后无毛。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3片,长6~10厘米,宽3~4厘米,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至几心形,两面皆有丝状细毛;总叶柄基部微膨大,长15~20厘米。总状花序下垂,长10~15厘米:花白色,长2~2.5厘米。荚果长15~20厘米,密生绒毛。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岩石缝或灌木丛中。

毒性大发汗过量服用,可产生呕吐,腹痛、眩晕、粘膜干燥、血压增高等症状。除对症处理外,可用金银花甘草、红糖等煎水内服解救。

性味味苦辛,性热。有毒。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除风祛湿。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感冒发热,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酒冲,1~3分。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体弱及孕妇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发汗

药材名称大发汗

拼音Dà Fā Hàn

英文名Root of Wisteflower Wisteria

别名白藤、白龙藤、白仙丹。

出处出自《文山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白花藤萝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steria venusta Rehd.et Wi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白花藤萝 攀援状落叶灌木,高1-2米。嫩枝绿色;老枝灰黄色,树皮常不规则开裂。奇数羽状复叶;叶与花同时开放,小叶9-13,长6-10cm,宽3-4cm,小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至几心形,两面均被丝状细毛;总叶柄长15-20cm,基部膨大。总状花序,下垂,长10-15cm;花白色,萼钟状,短5齿裂,下面裂齿较大;旗瓣大,外弯,基部有附属体,翼瓣镰形,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雄蕊10,二体。荚果长15-20cm,密生绒毛。种子数颗,球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

化学成分根瘤含抗肿瘤的多糖(polysaccharide)。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感冒发热;头痛鼻塞;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0.9g;或浸酒;或煎汤。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体弱及孕妇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人血七

    药材名称人血七拼音Rén Xuè Qī别名野人血草、大人血七、大金盆、野人血。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人血草的带根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ylophorum lasiocarpum(Oli

  • 家麻树

    药材名称家麻树拼音Jiā Má Shù英文名Woolly Sterculia别名家麻桐、九层皮。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家麻树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cu

  • 棣棠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棣棠花药材名称棣棠花拼音Dì Tánɡ Huā别名蜂棠花来源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L.) DC.,以嫩枝叶及花入药。夏季采花

  • 梓实

    《中药大辞典》:梓实药材名称梓实拼音Zǐ Shí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果实。秋、冬间摘取成熟果实,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生境分部产湖南、河

  • 沙枣花

    《中药大辞典》:沙枣花药材名称沙枣花拼音Shā Zǎo Huā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花,6~7月采。化学成分含山柰酚,花白素,脂肪油0.3%,少量挥发油。性味味甘涩,性温

  • 三棱

    《中国药典》:三棱药材名称三棱拼音Sān Lénɡ来源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性

  • 鹅蛋壳

    《中药大辞典》:鹅蛋壳药材名称鹅蛋壳拼音é Dàn K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卵壳。功能主治《急救方》:"治痈疽无头。新生鹅蛋壳,烧灰存性为末,醋调

  • 柯蒲木

    《中药大辞典》:柯蒲木药材名称柯蒲木拼音Kē Pú Mù别名勐呵(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夹竹枕科植物云南蕊木的果实、叶。果,秋季采收。叶,全年可采。原形态云南蕊木,又

  • 马蔺根

    《中药大辞典》:马蔺根药材名称马蔺根拼音Mǎ Lìn Gēn出处《纲目》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根。性味《河北中药手册》:"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

  • 黑腺珍珠菜

    药材名称黑腺珍珠菜拼音Hēi Xiàn Zhēn Zhū Cài别名满天星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黑腺珍珠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heterogenea Kla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