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痘
即痘疮。详该条。
即痘疮。详该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恒国。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精于医术,治病不拘于成方,能自出新意,常奏良效。
病名。鬲,通膈。即膈消,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由于热结大肠所致。又名阳结。《万病回春·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证治要诀·大便秘》:“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
见《山东中药》。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惊风入肺而兼抽搐者。出《小儿药证直诀》。详惊涎入肺条。
寒邪凝涩而使气化阻滞的病机。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易伤阳气。《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故寒邪致病多出现疼痛、腹胀、胫肿、拘挛或麻
证名。《医林绳墨·头痛》:“头皮痛者,枕不能安,手不能按,亦由浮游之火上行,当以轻扬散火可也。如芩、连、山栀、天花粉、玄参、连翘之属。”其证多由风火上犯所致。如局部肿痛者,可配用外治法。《外治寿世方》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将前者列作奇穴,名脐上下五分。并治肠炎,下痢,水肿,疝痛,肠雷鸣,腹直肌痉挛,腹部膨胀,
襁,布幅,用以络员;褓,小儿的被,用以裹复。泛称背负小儿的东西。亦用以代指婴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