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学》。为肥皂荚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药学家。撰有《灵秀本草图》六卷,已佚。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大茶药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乌头煎,见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肝气虚或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的胁痛。《医学入门·胁痛》:“虚者,肝血虚也,痛则悠悠不止,耳目喷,善恐如人将捕,五物汤加柴胡梢,或五积散去麻黄加青木香、青皮。”《金匮翼·肝虚胁痛》:“肝虚者,
舌中黑无苔而干燥。为津液受伤而胃有虚火之象,宜清热养阴生津(见《伤寒舌鉴》)。
见《群芳谱》。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治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井疽之成漏者。见井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