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干金要方》:“诸风,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内踝上。定位在内踝上缘上一寸,胫骨内缘处。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吴茱萸一升,生姜一升半,犀角、升麻、陈皮各二两,乌梅十四枚。为粗末,水煎,分二次服。治忽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
见《玉峰郑氏女科秘传》。指孕妇未及分娩期(怀胎八、九个月时),忽感腹痛,如欲产之状;约三、四日后,腹痛止,安静如常,名曰类胎痛。参见试胎条。
用降抑的药物组成,具有降逆作用的方剂。如咳嗽气逆,痰多而稠,用苏子降气汤;气虚呃逆用旋覆代赭汤。
指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五个(背)俞穴。《灵枢·背腧》:“愿闻五脏之腧。”所指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五穴。因这些穴位与五脏之气相通,故名。临床上具有诊察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
出《颅囟经》。即疳。详疳条。
治法术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治疗要寻找疾病的阴阳属性。例如肾阴之损,水不制火所出现的潮热、面赤、头痛、耳鸣等,表象似乎是阳热实证,若误用苦寒泻火之法,势必火势益炽。辨证是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
【介绍】:见李譔条。
是蚝的异体字。参见蚝壳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覆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