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姜皮

姜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姜皮

药材名称姜皮

拼音Jiānɡ Pí

别名生姜皮

来源为姜科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表层。将生姜洗净,浸于清水中过夜,用刀将深色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皮层剥下,晒干。

功能主治辛,微温。

用法用量行气消水。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注意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姜皮

药材名称姜皮

拼音Jiānɡ Pí

别名生姜皮(《食疗本草》),生姜衣(《江苏植药志》)。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姜科植物根茎的栓皮。秋季挖取姜的根茎,洗净,用竹刀刮取外层栓皮,晒干。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栓皮,呈卷缩不整齐的碎片,灰黄色,有细皱纹,有的具线状的环节痕迹,内表面常具黄色油点。质软,有特殊香气,味辣。

性味辛,凉。

①《食疗本草》:"寒。"

②《纲目》:"辛,凉,无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牌、肺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行水,消肿。治水肿胀满。

①《纲目》:"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

②《药品化义》:"勿大发散,有退虚热之功。"

③《医林纂要》:"达于皮毛,行水驱风,止汗。"

④《本草再新》:"和脾降肺,行水消肿,治膈噎胀满。"

⑤《江苏植药志》:"外用于脓肿创伤,皮肤癣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

复方①治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庄,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胀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②治偏风:生姜皮,作屑末,和酒服。(《食疗本草》)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鸡麻

    《中药大辞典》:鸡麻药材名称鸡麻拼音Jī Má别名双珠母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鸡麻的果实及根。原形态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光滑,散生皮孔;小枝开展,无毛。叶对生,卵

  • 泡花树

    药材名称泡花树拼音Pào Huā Shù别名灵寿茨、降龙木来源清风藤科泡花树属植物泡花树Meliosma cuneifolia Franch.,以根皮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或鲜用。性

  • 小三棵针

    《中药大辞典》:小三棵针药材名称小三棵针拼音Xiǎo Sān Kē Zhēn别名小黄连、三爪黄连、小黄连刺(《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

  • 母丁香

    《中药大辞典》:母丁香药材名称母丁香拼音Mǔ Dīnɡ Xiānɡ别名鸡舌香(《抱朴子》),亭炅独生(《酉阳杂俎)),雌丁香(《本草蒙筌》)。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果实将成熟

  • 麻鱼骨

    药材名称麻鱼骨拼音Má Yú Gǔ英文名cheilo-fish bone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厚唇重唇鱼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ptychus(Gymnod

  • 还魂草

    药材名称还魂草拼音Hái Hún Cǎo别名打不死出处《陕西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轮叶景天的全草。夏、秋季采,洗净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须根细。茎直立,不分枝

  • 少花腰骨藤

    药材名称少花腰骨藤别名红杜仲来源夹竹桃科少花腰骨藤Ichnocarpus oliganthus Tsiang,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筋骨疼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绒白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绒白乳菇药材名称绒白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陕西、安徽

  • 黄泡果

    药材名称黄泡果拼音Huánɡ Pào Guǒ出处《文山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的果实。春、夏采收。性味酸,平。功能主治补肾涩精。治神经衰弱,多尿,遗精,早泄。用法用量内服:煎

  • 芒萁骨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药材名称芒萁骨拼音Mánɡ Qí Gǔ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