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踝部的流痰。证治参见流痰条。
①《金匮要略》方。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水煎顿服。治肝着,症见胸胁痞闷不舒,甚则痛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初起时欲得热饮者,并治妇人半产漏下。②《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旋覆花一两,赤茯苓、桑白
病证名。多由阴精亏损,虚火上炎引起。即热泪无时常流。《证治准绳·杂病》:“谓目无别病,止是热泪不时常流也。……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及劳心竭意,过虑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故血虚膏液不足人,哭泣太伤者
病证名。系指耳鸣如箫声。《东垣十书》:“心脏虚邪,热风相合,妄听妄闻,耳箫声。”参见耳鸣条。
病证名。见《医方考》卷五。指因情志不舒,肝气失于疏泄所致的胁痛。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暖气则痛胀见宽,如情绪波动其痛加剧,多见弦脉。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如严氏
见《温病条辨》。即金银花,详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同眇目。详该条。
见医药丛书条。
指便秘之由于幽门不通者。症见噎噻气阻,大便不通。《脾胃论》卷下:“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噻,气不得上下,治在幽门闭,大便难。”用通幽汤。参见大便秘结条。
见《陕西中药志》。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